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环保臭氧指标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环保臭氧指标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学家说臭氧层保护地球,但为什么臭氧又是主要的污染物?
臭氧的化学成分由三个氧原子组成,但臭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好臭氧,另一种是坏臭氧。
好臭氧就是指臭氧层中的臭氧,它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这些臭氧分布在距地面约16到32千米的高空,形成一个臭氧层。由于紫外线对生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臭氧层中的大量吸收了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说臭氧保护了地球的生命,使地球生机勃勃。
坏臭氧是指在对流层中的臭氧,这些臭氧主要是通过放电现象产生的,最常见的是电焊时的电弧会产生大量的臭氧,这些臭氧除了发出刺鼻的气味外,还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成分之一并且毒性很强,在对流层中一千万分之一的臭氧就会使人的眼睛刺痛,粘膜发炎,呼吸困难。在对流层中的臭氧很少,但出现后它就是污染物。
臭氧层保护不了地球,臭氧层保护的是陆地生物,由于主要处于平流层之上,地面生物基本接触不到,而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破坏生物组织,所以说生产生活中释放的臭氧为污染物。
臭氧层形成于大气中的氧气,是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的紫外线作用,先是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在自然界无法单独存在,氧化性极强,能够和氧气化合形成臭氧,其形成于紫外线的照射,又能屏蔽阳光中绝大多数的紫外线。地球上的臭氧层主要分布于地面之上20-25公里处,仅由极薄的一层,虽然臭氧分子质量更大,更容易受地球引力吸引向地面降落,但是由于其氧化性极强,能和空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到地面后就没多少了,于是就主要集中在其形成的地方——平流层较上层的位置。臭氧层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地面生物的影响,通过化石可以知道陆地生物大约4~5亿年前才出现,从现在生物的构造上来看,蛋白等物质都可以由于紫外线的作用而失去生理活性,因此认为臭氧层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至关重要。海洋中由于海水对光的吸收,生命的历史更加久远,可以追溯到臭氧层形成之前的30多亿年。
臭氧层极薄,换算下来只有数毫米厚度,可以屏蔽阳光中绝大多数的短波紫外线,但是却挡不住从天而降的小行星、陨石,对地球机会没有任何保护作用,所以说臭氧层的保护作用只是针对地球生物尤其是陆地生物而言。在前些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扩大到智利、阿根廷等国家的最南端,那些地区的皮肤癌发病率就有一定的上升,好在现在臭氧层空洞又逐渐自己修复了。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生物组织有破坏作用,生活环境中臭氧浓度过高肯定是不行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规定臭氧的浓度限值( 1 小时平均)一级标准为 0.12mg/m 3 ;二级标准为 0.16mg/m 3 ;***标准为 0.20mg/m 3 。臭氧的工业卫生标准大多数国家最高限值为 0.1ppm ( 0.20mg/m 3 ),限值标注的制定就是根据其对生物体的作用规律制定的。
臭氧的嗅阈值为0.02mL/m3,如果浓度达到0.1mL/m3时,就会***粘膜,浓度达到2mL/m3时会引起中枢神经障碍。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些打印设备、电焊设备以及污水处理中都会产生或者用到臭氧,虽然短时间接触不会有什么危害,长期接触却多多少少会有影响。
臭氧的化学式为O₃,有一种青草的特殊臭味,常温下呈淡蓝色。人吸之小量有益,吸入过多有害。臭氧多分布在大气层的10~50km高空的平流层中,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射入地面。就像地球的保护伞,严严实实的包裹住地球。
这样看来臭氧不是好东西么?为什么又说是污染物呢?
高空中的臭氧层不仅能吸收紫外线,还有加热作用,能将吸收的紫外线转换为热能加热高空大气,并且高空的臭氧如果下降,大气温度便会随之下降。说臭氧是地球保护伞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如果臭氧浓度超过0.2mg/m³便会对人类形成危害:
- 强烈***人的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咽喉肿痛、胸闷咳嗽;
- 破坏人体免疫力,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衰老加快,胎儿畸形;
- 复印机墨粉温度过高产生臭氧诱发各种癌症、心血管病;
- 使人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 破坏皮肤的维生素E,使皮肤产生黑斑、起皱。
空气的臭氧浓度是1mg/m³;水中的臭氧溶解度是0.1mg/L~10mg/L。
谢谢邀请。
臭氧对地球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在地球上空20至30公里处,存在着臭氧层,虽然臭氧浓度很低,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吸收太阳光中波长在306.3nm以下的紫外线,自身分解成氧原子,然后很快又与大气中原有的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臭氧分子,使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达到动态平衡,这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阻挡了大量的有害紫外线到达地球,保护了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免受紫外线特别是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二是保温作用。臭氧层处在平流层内,低空大气吸收太阳的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并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保障了地面热量不至于散失太快,特别是延缓了夜晚地面的降温,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
既然臭氧层对地球这么重要,那么,为何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里把臭氧作为污染物指标呢?
大家在学化学的时候都知道,臭氧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如果周围环境中的臭氧浓度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对人体特别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损害;对植物叶片和光合作用产生影响,造成枯萎、减产等问题。另外,由于它的强氧化性,还会侵蚀建筑物,加速材料老化等,因此,在2012年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里,把臭氧列为新的一项污染物。
我们周围环境中的臭氧,其实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的混合物,其在强光照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臭氧高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讲,在6~9月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温度较高(24℃~32℃)、相对湿度较低时,城市里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产生臭氧污染。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的马路边、装修集中的新小区、汽修厂、汽车美容店、制药厂、石油化工公司,甚至洗衣店等处附近,都可能因空气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臭氧污染。城市和城郊的光化学氧化剂浓度通常会高于乡村,但乡村地区光化学氧化剂的浓度偶尔也会增高,有时甚至超过城市。当然,这是由于大气的传输作用,使乡村地区也受“牵连”,比如北京北部昌平南口地区就常在下午达到臭氧污染高峰值。
这种光化学烟雾气溶胶粒子一般在0.3~1.0微米范围内,属于PM2.5的一种。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污染物臭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眼睛和黏膜的***,以及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有研究显示,当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毫克/升时,人们就可以闻到;达到1毫克/升时,可使人呼吸加速、胸闷等;2.5~5毫克/升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甚至死亡。长期呆在臭氧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对皮肤健康也可能有损伤,还可能增加致癌危险。
臭氧污染以气态为主,因此,通过戴口罩等方式基本无法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最好的方式便是主动防护。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日照强烈时生成,傍晚日落后消失。因此,午后3小时内日照强烈时,远离马路边、装修污染严重处、化工厂附近等;在光化学反应活跃时段,尤其是下午一两点时,尽量减少外出;孕妇、儿童等人群对臭氧污染的抵抗力更弱,尽量不要在大太阳天外出;老人进行户外锻炼尽量选在光照较弱的时段;光照强的天气里,一旦感觉空气呛人、刺眼,尽量远离该场所。此外,室内大量使用打印机、复印机、臭氧空气净化器等,也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因此,这样的房间要保持通风。
近地面的臭氧浓度与光照强度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可见光中的紫外线波段),这主要和光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氮氧化物分解出的活性氧原子量有关。
一年中,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光照条件越好,越容易引起臭氧浓度增加。同时,进入夏季后,北方就进入非***暖季,燃煤、[_a***_]和燃气产生的细颗粒物比较少。
臭氧,
是夏季的首要污染物,高温和光照正是导致臭氧污染的“温床”。夏季温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臭氧超标。也正因此,臭氧浓度一般是5月份开始增长,到8月份达到最高,进入秋季后逐步降低。
扩展资料
除少量由平流层传输外,地面臭氧大部分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条件下转化形成。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发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来自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的挥发等。
臭氧在平流层下是“地球卫士”,可以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但是,在近地层,尤其是进入夏季后,在高温的作用下则会变成一种污染物。
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我们有时会觉得空气带着浅棕色,还伴随辛辣***的味道,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则是里面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保臭氧指标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保臭氧指标标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