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理低碳环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地理低碳环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理碳排放知识点?
地理学中与碳排放相关的知识点包括:
1. 碳排放概念:指在生产、消费以及能源利用等过程中,由于燃烧化石能源、森林砍伐或土壤管理等人类活动而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 碳源和碳汇:碳源是指释放碳的地方,如城市、交通工具等;碳汇是指吸收碳的地方,如森林、湿地和海洋等。
3. 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人类活动通过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式,大量排放了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4. 低碳经济和碳交易:低碳经济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碳交易是指在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时,通过***机构或第三方机构核实、登记和审核,进行交易的方式。
地理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地理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和消费地区的能源安全。为了解决地理能源安全问题,可以***取以下途径:
1. 多元化能源供应:通过增加能源供应的来源、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度,增强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可靠性,减少地理局部性的影响。
2. 加强能源存储和储备: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政治风险等突发***,应当建设适当规模的能源储备设施和技术,保持足够的储备量,在能源短缺时自救。
3. 推广节能和高效合理利用:透过多措并举,建立节能生活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广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该地区能源的有效使用率。
4.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能源***交流和共享,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应能力均衡;建立良好的能源关系和互信,促进区域或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发展。
2019年有哪些环保大***?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既然说到“无废城市”,垃圾分类的话题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6月,住建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将全国46个城市带上了强制垃圾分类的“快车道”。
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份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上海的“一鸣惊人”,引发全民热议的“干湿垃圾”的分类。“你是什么垃圾?”“是干是湿,让猪试吃”“离开北上广的理由又多了一个”……多少梗因此而刷屏。
随后的两个月,北京、广州、杭州、重庆、在内的多个城市悄然提速,将垃圾分类提到了城市管理的重要位置。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目标是,在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12月23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颁布实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46个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53.9%。2020年要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46个重点城市要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目标。
中国城市碳排放排名?
2016年72个城市低碳综合指数前两名分别是深圳、北京,得分分别是98.59、96.08,第三名是旅游城市桂林,得分是93.04。第四名是广元,得分为88.89分。第五名到第十名,分别是厦门、昆明、重庆、大兴安岭、黄山、南昌。另外两个一线城市上海和广州,得分分别为85.11、85.03,位居为第十八、十九位。
其中深圳以比较好的经济和比较低的碳排放独树一帜,而其他大部分城市没能实现经济状况与碳排放量的“脱钩”。
上述评估报告对2016年我国72个不同规模低碳城市进行了多维度成效评估。其中72个城市低碳综合指数集中在68-99分之间,90分以上的3个、80-90分的38个、70-80分的28个、60-70分的3个,低碳水平有了整体提升。
从结果看,从地理分布来看,东部城市的低碳水平高于中部城市,中部城市则高于西部城市,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对不同地区的城市低碳发展都有积极促进作用。东部城市在宏观、产业和低碳政策创新领域的低碳贡献度最大,说明由结构调整和创新引领的方式可以较好减少碳排放,但是东部地区内部的碳排放量差异明显;中部城市宏观领域的分数高于西部城市;西部城市在生活和***环境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三个地区共同的特点是能源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理低碳环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理低碳环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